淺談國民義務教育的目的
文章日期:2011-08-22 20:01
最近一連串引發討論的事件諸如民國一百零三年要實行「十二年國教」、幾個跳級生考進台大醫學系、大學校系排名再度大洗牌、有幾個參加二次基測的學生分數暴升因而進入北一女、建中,以及幾天前有個九歲的女孩為了買線上遊戲點數上網援交等,讓筆者認為有必要來談談國民以務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問題除了從校內觀察,還可以從校外推論。從為數眾多的補習班與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才藝班、科展班、奧林匹亞班等反推,我們的教育根本就只是在培養考試和比賽的「機器」而已。而這些新興的補習班之所以生意興隆,就因為比賽得名在大學推甄有加分甚至是保證錄取。至於校內的問題在於課程排列的太凌亂以及某些課程被挪用做其他科目的考試用。而這就應證了前面的推論。
美國當然也有SAT補習班,但SAT滿分也不保證一定可以進入什麼學校。同樣的,就算十項全能也不一定。因為「滿分」或「全能」並不是美國人的教育目的。美國的國民義務教育強調的是有規律的作息(每天的課表都一樣)、合宜的閱讀與文學欣賞能力、合宜的邏輯推理能力、對週遭世界保有好奇心(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健康的身體、擁有展現或欣賞藝術的能力。而受過這些教育,高中畢業生就有一定的謀生能力。
當今社會的種種「亂象」,一方面是錯誤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根本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身體力行「推己及人」的品德教育,那麼就很少會有不讓座、不讓救護車之類的情形發生;熱愛追求真理,那麼鑽研任何科目或技術都應該被推崇;每天上體育課,就不會有那麼多身體有問題的學生;重視人群互動進退應對之道,就比較少會有霸凌事件發生;大力實行美學教育,不論是聆聽、賞析、創作或是表演,那麼大家都會非常了解並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也就很少會有偷窺、性騷擾、出賣身體之類的事情發生。
總結來說,如果政府把推行「十二年國教」當成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恐怕是適得其反,讓情況更加惡化。如果不能釐清我們教育的目的,推行任何方案都是枉然。
上面是兩年八個月前寫的文章,然而那些問題現在依舊存在。當然,太陽花學運展現出不少年輕學子傑出的面向;但是絕大部分的學子依舊是生活在那怪獸體制中,承受過多而且不合理的壓力。